董卓的主要事跡介紹
董卓父親董君雅在擔任豫州潁川郡輪氏縣尉時,生下了董卓和董旻,所以分別給他們取表字:仲穎、叔穎。
董卓隨著父親的離職而返回家鄉(xiāng),董卓年輕時喜愛行俠仗義,曾經到羌人部落游玩,與很多羌人首領結交。后來,董卓回鄉(xiāng)耕種,一些羌人首領來看望他,董卓和他們一起回家,把耕牛殺掉款待眾人。羌人首領們非常感動,他們回去后湊了上千頭各種牲畜贈送給董卓。
董卓成年后,就在隴西郡府擔任官吏,負責地方治安。當時匈奴人經常騷擾邊境,劫掠百姓,涼州此時成就征辟董卓為從事,董卓領兵大破匈奴,斬獲千計。并州刺史段颎將董卓推薦入朝廷公府
漢桓帝末年,董卓擔任羽林郎。董卓有武藝,力大無雙,擅長佩戴兩副箭囊,騎馬飛馳時左右射擊。
延熹九年(166年),鮮卑人入塞,與叛亂的羌人聯(lián)合,對抗東漢政府。朝廷拜張奐為護匈奴中郎將,負責平定幽、并、涼三州叛亂。董卓大概是此時出任張奐的軍司馬。
永康元年(167年)冬,叛亂的羌人進犯三輔,張奐派軍司馬董卓、尹端大破之,斬其首領,俘虜萬余人。次年,張奐班師回朝。董卓因功拜郎中,賞賜九千匹縑,董卓全部分給下屬官吏和士兵。
后來,董卓出任并州雁門郡廣武令、益州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因為某事而被免職。
約在熹平年間,董卓被司徒袁隗征為掾吏,后出任并州刺史、河東郡太守。
舊主張奐隱居在弘農郡華陰縣,董卓派兄長董擢向其贈送一百匹縑,張奐厭惡董卓為人,拒絕不受。
拜將封侯
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fā)。六月,北中郎將盧植被朝廷罷免后,改拜董卓為東中郎將,接管冀州戰(zhàn)區(qū)事務。董卓放棄圍攻張角據(jù)守的廣宗縣,而率主力北上攻打張寶據(jù)守的下曲陽縣,圍攻兩月余不克。八月三日,朝廷令左中郎將皇甫嵩北上冀州,董卓被罷免至廷尉受審,判“減死罪一等”。 十二月二十九日,大赦天下,董卓獲得赦免。
本年冬,涼州發(fā)生叛亂,北宮伯玉、李文侯、韓遂、邊章等人以“討伐宦官”為名,進犯三輔。
中平二年(185年)三月,朝廷令左車騎將軍皇甫嵩領軍出征,董卓拜中郎將為副。 七月,皇甫嵩因作戰(zhàn)不利而被罷免。八月,朝廷拜司空張溫為車騎將軍,接管三輔軍區(qū)事務,執(zhí)金吾袁滂為副。董卓為破虜將軍、周慎為蕩寇將軍。政府軍與叛軍在美陽縣對峙,張溫、董卓初戰(zhàn)不利。
張溫召見董卓,董卓姍姍來遲,張溫怪罪董卓,董卓還言語冒犯。張溫參軍孫堅見狀,勸張溫趁機殺掉董卓,以此立威,張溫不許。
十一月某夜,有流星劃過天空,光芒照進叛軍軍營中,驢馬都嘶鳴起來,叛軍認為這是不祥的征兆,準備退兵。董卓得知情況后大喜,次日,董卓與右扶風鮑鴻一同出擊,大破叛軍,斬首數(shù)千級。
叛軍敗回涼州金城郡榆中縣。張溫派遣周慎率三萬人追擊,董卓向張溫提出領兵接應周慎,張溫不許,讓董卓率三萬人討伐先零羌。董卓派遣別部司馬劉靖率四千人屯兵于安定郡,然后進軍,董卓軍在望垣縣北被羌人、匈奴人包圍,軍糧不足,形勢危急。董卓讓士兵在渭水中假裝攔水修堤,對外宣稱是捕魚,實際上讓軍隊快速從堤下通過。等叛軍發(fā)現(xiàn)后,已經追之不及。
當初張溫派出有六路人馬,其中五路人馬,包括周慎都以失敗告終,唯獨董卓的軍隊全員班師,屯兵于右扶風。朝廷因功封董卓為斄鄉(xiāng)侯,封邑一千戶。
觀望局勢
中平五年(188年),涼州叛軍重新攻入右扶風,圍攻陳倉縣城。十一月,朝廷拜皇甫嵩為左將軍,董卓拜前將軍為副,各率兩萬人救援陳倉。
董卓向皇甫嵩建議急速進軍,皇甫嵩認為:“陳倉縣城防備堅固,涼州叛軍必然無法攻克,我軍只要按兵不動,以逸待勞即可取得全勝?!庇谑遣宦爮亩康慕ㄗh。
朝廷征董卓為少府,董卓不肯受命,上書推辭:“我下屬的湟中義從、匈奴士兵都來攔住我的車,苦求我不要拋棄他們,我制止不了他們,只能留下來寬慰他們,如果有情況有變我再向朝廷匯報。”朝廷也無可奈何,十分擔憂。
中平六年(189年)春二月,涼州叛軍圍攻陳倉縣城達八十余日不克,疲敝而退?;矢︶韵铝钭窊?,董卓勸阻,認為“窮寇勿追,歸眾勿迫”,皇甫嵩則認為:“叛軍是喪失斗志的疲師,而不是歸眾、窮寇”。
隨后,皇甫嵩讓董卓負責殿后,自己率軍追擊,連戰(zhàn)連勝,斬首萬余級,叛軍首領王國逃走后不久病死。董卓因此非常忌恨皇甫嵩。
靈帝得了重病,下詔拜董卓為并州牧,其下屬軍隊轉交給皇甫嵩。這是當時天下第四個州牧,可見地位崇高,董卓接受任命,但是不肯交出軍隊,上書辯解道:“我掌兵十年,士兵上下和我關系太好了,都要為我賣命,我乞求帶這幫士兵去并州,效力邊垂”。
皇甫酈勸說從父皇甫嵩趁機除掉董卓,皇甫嵩不從,只是將董卓不肯交出兵權的事上奏朝廷。于是,靈帝下詔責備董卓,董卓對皇甫嵩又更加怨恨。
最終,董卓帶了五千人向并州出發(fā),但是停留在河東郡就不走了,董卓是想觀察雒陽局勢。
四月,靈帝駕崩。大將軍何進掌權,與司隸校尉袁紹合謀誅殺宦官。而何太后不肯下詔,于是何進、袁紹私招董卓領兵進京,以此逼迫何太后。董卓得知,立即動身。同時,董卓上書彈劾中常侍張讓等人。
但是不久后何進又反悔,派諫議大夫種劭勸阻董卓進京。種劭在黽池見到董卓,要求董卓返回河東郡去討伐流亡匈奴單于于夫羅,董卓不從,繼續(xù)上書辯解,并進入河南尹。
迫于董卓進軍的壓力,何太后終于同意下詔罷免宦官。
董卓率軍抵達雒陽城外時,種劭出城勞軍時再次要求董卓撤軍,董卓指使士兵上前威脅種劭,種劭大怒,斥責董卓,董卓自知理虧,便率軍西撤至洛陽城二十里外的夕陽亭。
入主朝政
中平六年(189年)八月二十五日,大將軍何進在宮內被害,政變爆發(fā)。董卓之弟董旻時任奉車都尉,與何進部將吳匡等人聯(lián)合攻殺了車騎將軍何苗。
董卓望見雒陽上空濃煙滾滾,才得知朝廷發(fā)生重大變故,于是急忙下令進軍,二十八日天未亮,董卓才抵達顯陽苑,打聽到中常侍張讓等人劫持皇帝劉辯上了北芒山,于是又向北芒山趕去。
在北邙山下,董卓見到了浩浩蕩蕩的迎駕隊伍,驚魂未定的劉辯見到飛馳而來的董卓軍,嚇得大哭, 眾大臣說:“有詔退兵!”迎駕隊伍中的崔烈也叫董卓回避。
董卓指著崔烈罵道:“我日夜兼程跑了三百里路,你現(xiàn)在說什么回避?信不信我砍下你的腦袋!” 接著,董卓又反詰大臣們道:“諸位公卿身為國家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致使國家動蕩,天子流落在外,你們哪有讓我退兵的理由!”
隨后,董卓進入迎駕隊伍,先拜見劉辯,又伸手去從閔貢懷中抱陳留王劉協(xié),劉協(xié)不肯,董卓只得與閔貢并馬而行,一同入城。董卓又向劉辯詢問事變經過,劉辯語無倫次,而劉協(xié)卻能表述清楚,董卓知道劉協(xié)是董太后撫養(yǎng)長大,號“董侯”,董卓又自認為與董太后同族,于是心生歡喜,希望劉協(xié)能當上皇帝。
原大將軍何進和車騎將軍何苗的軍隊也被董卓收編,董卓又引誘呂布殺害執(zhí)金吾丁原,吞并了張遼等并州人的軍隊,如此董卓掌握了雒陽的所有軍權。
原大將軍府幕僚鮑信不肯歸附董卓,向袁紹提出將董卓引誘殺害的計劃,袁紹不敢,鮑信則棄官逃亡。
朝廷罷免司空劉弘,派使者到顯陽苑拜董卓為司空。
董卓邀請袁紹到顯陽苑商議廢立,袁紹不同意,提出要去請示太傅袁隗。袁紹說:“恐怕大多數(shù)人都不會同意你的意見!”董卓聞言大怒:“豎子!天下事豈不決我?我今為之,誰敢不從?爾謂董卓刀為不利乎!”袁紹反譏:“天下健者,豈唯董公?”然后拿著佩刀作揖而去。董卓知道袁紹的聲望地位,也拿他沒辦法。
董卓將廢立之事匯報給太傅袁隗,袁隗同意。袁紹因此棄官逃亡至冀州勃???。
八月三十日,董卓在朝會上提出廢立之事,并以霍光事為例,自比田延年(誰反對就立刻處死),滿朝文武只有尚書盧植站出來抗辯,董卓被頂撞得無言以對,氣得罷會。后來董卓還想尋找機會殺害盧植,但被蔡邕、彭伯(或作:彭伯群)勸阻,盧植則棄官逃亡。
九月一日,在崇德前殿,尚書丁宮主持廢立儀式,太傅袁隗將劉辯扶下皇座,解除玉璽印綬轉交給劉協(xié),然后扶劉協(xié)正式登基,是為“獻帝”。
緊接著,董卓讓尚書宣讀策文,并彈劾何太后害死董太皇太后的罪責,將其罷免,遷入永安宮。
九月三日,何太后被毒殺身亡。董卓不允許朝廷為何太后舉辦喪禮,而是讓劉協(xié)到雒陽城內奉常亭表示哀悼,公卿大臣們穿白衣上朝三天。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