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瑯是明末清初的重要將領(lǐng),他沒有太多的功績,但是單憑平定臺灣就可以名留青史。臺灣是鄭氏的地盤,施瑯本是鄭氏的將領(lǐng),但是因?yàn)樵屡c鄭氏徹底決裂,投降清朝。
1652年(順治九年),曾德事件導(dǎo)致施瑯與鄭成功公開決裂。自從鄭芝龍降清后,曾德似乎不大得志,在鄭成功軍中受施瑯節(jié)制。施瑯既被削去兵權(quán),曾德為求出頭之日,利用過去在鄭氏家族軍隊(duì)中的關(guān)系投入成功營中充當(dāng)親隨,即所謂“恃鄭氏親昵,逃于鄭所”。
施瑯聽到消息后,大為憤慨,派人把曾德捉回?cái)厥?。鄭成功“馳令勿殺”,施瑯卻悍然不顧,“促令殺之”。
鄭成功見施瑯違令擅殺鄭氏舊將,斷定他是反形已露,就在五月二十日密令援剿右鎮(zhèn)黃山以商量出軍機(jī)宜為名逮捕施瑯之弟施顯,同時,命右先鋒黃廷帶領(lǐng)兵丁包圍施瑯住宅,將施瑯和他的父親施大宣拘捕。施瑯被捕后,在一些親信部將和當(dāng)?shù)鼐用竦难谧o(hù)和幫助下逃到大陸。
鄭成功獲悉施瑯已經(jīng)逃入清方管轄區(qū)后,怒不可遏,在七月間把施大宣、施顯處斬。施瑯得知父親和弟弟被殺的消息,對鄭成功恨之入骨,死心塌地投靠清朝,一意同鄭氏為敵。
施瑯本是鄭芝龍的部下,隨著大部隊(duì)奉鄭芝龍的命令投降了清軍,被編入大將李成棟的麾下,但是因?yàn)椴皇堑障刀槐恢赜谩?/p>
1648年,李成棟反清歸明,施瑯便回歸了鄭成功的麾下,繼續(xù)為鄭氏效力。雖然施瑯憑借自己的才能在鄭成功麾下不斷升遷,最終被任命為左先鋒,但是之后二人卻出現(xiàn)了較深的隔閡。
而最終讓施瑯和鄭成功決裂的是曾德事件,曾德原本是施瑯的部件,之前多有不法之事,而且是個見風(fēng)使舵之人,他看到施瑯被鄭成功革除左先鋒職位后便想方設(shè)法地投入到了鄭成功的直接領(lǐng)導(dǎo)下,這讓施瑯很不爽,暴怒之下的施瑯居然派人將曾德捉回?cái)厥住?/p>
這下就捅了一個大簍子了,施瑯此舉無疑是對鄭成功權(quán)威的挑釁,試想一下,就算曾德投到鄭成功直接指揮下,這也無可厚非,畢竟鄭成功是這支部隊(duì)的最高統(tǒng)帥。
曾德此舉雖然道義上不光彩,卻也沒犯什么大錯。而施瑯卻將曾德斬首,一來曾德無錯,二來施瑯已經(jīng)被解除職務(wù),根本無權(quán)處置身為同僚的曾德,更何況將其斬首。
在施瑯將曾德斬殺之后,鄭成功一方面為了維護(hù)自己的權(quán)威,另一方面也覺得施瑯有了反心,于是便下令將其抓捕,結(jié)果施瑯居然奇跡般地逃脫了,而且成功地跑到了大陸、投降了清軍,最終成了攻克臺灣的主要人物。
而施瑯的父親施大宣和弟弟施顯則沒那么走運(yùn),二人被鄭成功抓獲并被處死。至此,施瑯和鄭成功便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這也使得施瑯?biāo)佬乃氐貫榍遘娦Я?,最終成了康熙任命攻臺的頭號武將。
1683年,施瑯率領(lǐng)清朝水師與臺灣鄭氏水師在澎湖列島大戰(zhàn),一舉擊敗臺灣鄭氏水師,之后施瑯便一邊武力施壓,一邊招撫,最終臺灣的延平郡王鄭克塽(鄭成功的孫子)率臺灣軍民投降清朝,兩岸歸于一統(tǒng)。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