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最有名的空城計故事取自《三國演義》,后被用于三十六計,意指虛虛實實,兵無常勢。虛而示虛的疑兵之計,是一種疑中生疑的心理戰(zhàn),多用于己弱而敵強的情況。歷史上也確有一些運用此計成功的例子,如唐代開元年間張守圭守瓜州等。
《三國演義》中寫到,魏國派司馬懿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失敗。司馬懿率兵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著鎮(zhèn)定,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唱曲。司馬懿懷疑里面設(shè)有埋伏,便引兵退去。事實上,這只是裴松之給《三國志》作注時,引用了郭沖編的小故事。街亭之戰(zhàn)時,司馬懿遠(yuǎn)在洛陽,打敗孟達后又回駐宛城,和空城記發(fā)生的地點相隔千里。而且當(dāng)時和諸葛亮對戰(zhàn)的是張郃,諸葛亮見街亭敗績,迅速撤回漢中。所以,空城記這事兒,本身就是虛構(gòu)的。
諸葛亮的空城計名聞天下,但是此事雖然是小說家演義出來的,其實早在春秋時期,真的就出現(xiàn)過用空城計的戰(zhàn)例。而在三國時期第一個使用空城計的人是曹操,有一次曹操的軍隊出城收麥子去了,突然呂布的軍隊開了過來。曹操情急之下,把他的隨軍家屬全部都弄到城墻上去站崗,等呂布過來一看,滿城都是鶯歌燕舞。再一看呢,城外面有一個樹林子,深不可測,呂布想曹操這個人,狡猾狡猾的,肯定是把埋伏買在樹林子里面了,于是就撤兵了。撤回去以后一想呢,又不甘心,第二天他又來了,結(jié)果這回曹操真的把伏兵埋伏到樹林子了。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