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同學(xué)們:
大家好 !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找回勞動的“溫度”》。
同學(xué)們,自呱呱墜地,我們就享受著父母為我們付出的勞動,我們總聽到有人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當(dāng)我們牙牙學(xué)語時,記下的第一句詩便 是“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在校園里,隨處可見“勞動最光榮”的標(biāo) 語。我想自豪地說:我們自小就感受到勞動是有“溫度”的——它帶著媽媽的體溫、農(nóng)夫的體溫、師生的體溫……
可是,這種“溫度”對于我們來說,仿佛已經(jīng)漸行漸遠!同學(xué)們,今天的我們對于勞動恐怕已滋生了一些厭惡與疏遠。我們總是那么害怕,怕苦怕 累,怕耽誤學(xué)習(xí)。甚至有人認為,在這個科技發(fā)達的年代,人工智能可以將 我們的勞動完全取代。
的確,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我們作為“高級”的靈長類動物,只需在計算機前坐享其成??蛇@也是個最壞的時代,在這個時代里,我們失去了學(xué) 習(xí)的動力和目的,因為我們失去了實踐的機會;在這個時代里,我們的勞動 成果是那么冰冷,因為我們奪走了汗水的溫度。
不知道同學(xué)們是否感受到了那么一點點難以言狀的憂傷:我們,已經(jīng)失去了用雙手創(chuàng)造快樂的能力。
我們已逐漸忘記,“稻花香里說豐年”的愉悅,忘記了“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中的“真意”,忘記了“洗手做羹湯”的甜蜜,忘記了“面朝黃 土背朝天”的渺小的自豪。
可是同學(xué)們,華夏民族是農(nóng)耕民族啊!華夏子孫是勞動人民的兒子啊!我們怎該忘記,我們又怎能忘記!萬幸之至,還有人記得,讓我們警醒!
那是張廣義老人,獨自守護 70 年,守著北京最后一家鋼筆修理鋪,守 著民族工匠精神,因為“我不相信機器,我只相信自己的手”;還有守島英雄王繼才,33 年與妻子堅守在開山島上。他們?yōu)槊允г诂F(xiàn)代科技中的我們, 點亮了一盞永不熄滅的明燈。他們守住的不僅是勞動的行為和精神,更是中華五千年的傳統(tǒng),是勞動應(yīng)有的那個“溫度”。
說了這么多,有同學(xué)會問了,那我們到底該怎么找回勞動的“溫度”呢?在這里我想舉一個我自己的例子。在我家旁邊有一家素食館,每年寒暑 假,我都會去素食館做社會實踐活動,在那里宣傳素食文化,并將營業(yè)所得 用作公益。那時我便油然而生一種自豪感,那是作為志愿者身處公益中所產(chǎn)生的自豪。——原來,勞動的“溫度”就在我們每個人的手中!
所以,明天的你,也許在案上筆耕不輟,眼前的窗戶映著夜晚的星光;也許在初春的田壟上揮汗如雨,嘴角的笑容映著天邊的朝陽;也許在三尺講 臺傳道授業(yè),歲月在瑯瑯書聲中從未被虛度。到了那時,我們便可以自豪地 說,我們終于找回了勞動的“溫度”。
我的演講結(jié)束了,謝謝大家!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