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歷史上,南明(1644年-1662年)是明朝京師北京失陷后,由明朝宗室在南方相繼建立勢力的合稱,歷時18年。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義軍攻占北京,崇禎帝朱由檢在煤山自縊。隨后清兵入關(guān),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大多逃亡南方,此時淮河以南名義上仍屬明朝。同年福王朱由崧監(jiān)國南京,之后登基稱帝,改元弘光。接下來知秀網(wǎng)小編就帶來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南明建立之后,清軍快速南下,圍攻揚(yáng)州,揚(yáng)州城池被攻破。不久南京陷落,弘光帝被俘。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1645年),唐王朱聿鍵在鄭芝龍等人的擁立下,在福州稱帝,改元隆武。隆武帝發(fā)動了短暫的北伐,但隨著鄭芝龍降清,局勢惡化,隆武帝被俘后絕食而亡,清軍迅速占領(lǐng)東南大部。
隆武二年(清順治三年,1646年),桂王朱由榔在肇慶稱帝,改元永歷。永歷十五年(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永歷帝落入到清軍手中。次年,永歷帝在昆明被殺,南明最終滅亡。相對于南明,南宋的存在時間則比較長,甚至和北宋合稱為宋朝。而就南明來說,因為存在時間短暫,自然不能和明朝合稱了。那么,問題來了,南明為何不能像南宋那樣,保住半壁江山?原因并不復(fù)雜!
一
首先,南宋(1127—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王朝。傳七世九帝,共計153年,與北宋合稱宋朝,又稱兩宋。和南宋的存在時間比起來,南明的歷史可謂非常短暫。究其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就第一點原因來說,南明的帝位之爭不斷,始終沒有建立較為有效和具有號召力的朝廷。
朱慈烺(1629年2月26日~?),明朝崇禎皇帝朱由檢的長子。生于崇禎二年(1629年),于崇禎三年(1630年)立為皇太子。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打北京,李邦華、史可法及姜曰廣希望朱慈烺到成國公朱純臣家暫避之后去南京稱帝,但北京被攻破,李自成先行找到了他。李自成敗退后,吳三桂奉他還京,但朱慈烺卻在亂軍中失蹤。
對此,在筆者看來,崇禎皇帝去世后,朱慈烺作為皇太子,自然是建立南明的最合適人選。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朱慈烺沒能承擔(dān)起這一重任。在朱慈烺之后,崇禎皇帝朱由檢的另外幾個兒子,要么早夭,要么在明朝滅亡后不知所蹤,都沒能登基稱帝。在此背景下,南明的皇帝之爭,自然是比較激烈的。其中,福王朱由崧、唐王朱聿鍵、桂王朱由榔這三位南明皇帝,都難以具備朱由檢兒子的正統(tǒng)地位。而這,促使他們建立的勢力,難以號召原先明朝的文臣武將。
二
與此相對應(yīng)的是,宋徽宗共有38個兒子,靖康之變之前有子32人,靖康之變到達(dá)金國后又生了6個兒子。其中,就宋高宗趙構(gòu)來說,雖然排行第九,但是,他的幾位兄長,要么早夭,要么是在靖康之變的時候被金國俘獲了。所以,北宋滅亡后,趙構(gòu)登基稱帝,建立南宋,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也即沒有什么可以質(zhì)疑的地方。但是,就南明的幾位皇帝,顯然沒有類似于趙構(gòu)的出身,自然難以穩(wěn)固自己的地位,更不用說和強(qiáng)大的清朝相抗衡了。
就第二點原因來說,明朝之所以走向滅亡,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明朝的主力都被消滅了。在明朝末年,遼東一帶聚集了明朝的精銳士卒。不過,在和后金(清朝)的長期較量中,明朝精銳的關(guān)寧鐵騎損失殆盡,只剩下吳三桂和山海關(guān)了。而為了平定李自成等起義大軍,孫傳庭組建的兵馬,也最終被李自成消滅了。在汝州之戰(zhàn)后,崇禎皇帝手中根本沒有什么兵馬,這也是李自成能夠迅速攻占明朝都城的重要原因。
三
基于此,南明自建立之初,就存在兵力不足,尤其是不夠精銳的問題,這和驍勇善戰(zhàn)的清朝大軍比起來,存在著比較大的差距。與此相對應(yīng)的是,北宋的滅亡,則不是因為主力被損耗殆盡,也即靖康之變比較突然。雖然宋朝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但是,等到南宋建立后,南宋還是具備繼續(xù)抗衡金國的大軍。其中,就岳飛等將領(lǐng)來說,甚至能夠北伐中原,多次擊敗金國大軍,如果不是秦檜和趙構(gòu)除掉了岳飛,南宋顯然存在恢復(fù)中原的可能。從這一角度來看,整體實力上的差距,自然是南宋和南明存在時間相差懸殊的重要原因。
就第三點原因來說,南明內(nèi)部的勢力錯綜復(fù)雜,將領(lǐng)不聽號令,自然也是南明難以保住半壁江山的重要原因。舉例來說,在明朝滅亡后,左良玉擁兵自重,對南明朝廷更是不太尊重了。南明福王朱由崧即位后,左良玉鎮(zhèn)守武昌。此時,弘光朝廷中馬士英、阮大鋮用事,排斥東林黨人。而就左良玉來說,袒護(hù)東林黨人,且懷有個人野心,于順治二年(1645年)三月二十三日從武昌起兵,以清君側(cè)為名,進(jìn)軍南京。不久之后,左良玉病死于九江舟中,至于左良玉的兒子左夢庚,則率領(lǐng)部下歸降了清朝。
再比如明朝滅亡后,孫可望為謀封秦王,擊殺南明大學(xué)士三十人,并與大將李定國不合,導(dǎo)致內(nèi)訌。公元1657年(永歷十一年,順治十四年),孫可望從貴州引兵入云南,攻打李定國,因部將倒戈不敵李定國。孫可望向清軍投降,引清兵入四川、貴州,隸屬漢軍正白旗。
四
最后,誠然,南明朝廷擁有李定國等忠心耿耿的將士。不過,激烈的內(nèi)耗,還是讓本就弱小的南明更加衰落,從而無法和清朝分庭抗禮。對于南明來說,史可法雖名義上是督師,但卻無法調(diào)動四鎮(zhèn)的兵馬,只能無奈地在江北四鎮(zhèn)為爭奪地盤相互火拼的時候,充當(dāng)調(diào)解員的角色。因此,弘光朝廷雖然表面上擁有百萬雄兵,可事實上,南明卻沒有掌控這些大軍。
而就第四點原因來說,則是因為眾多明朝將士歸降了清朝,這讓清朝的實力更加強(qiáng)大。對于吳三桂、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等人,作為原先的明朝將士,自然對明朝的情況非常了解。特別是吳三桂,他的歸降,自然給了南明致命一擊。李自成攻破明朝都城后,吳三桂不僅放清軍入關(guān),更聯(lián)手清軍平定中原。
總的來說,在不少歷史學(xué)者看來,明朝滅亡后,南明朝廷強(qiáng)敵在外,內(nèi)部初興,但是,其不思團(tuán)結(jié)進(jìn)取反而為私利而排除異己、拔刀相向,坐擁江南沃野千里,雄師百萬而一朝破滅,君無君威,臣無臣德,弘光之亡實不可惜。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