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真实露脸一区二区三区_无人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精品中文字幕电影_国产男人的天堂在线视频

正在加載中...

首頁 幼兒教育 這件事比霧霾更傷孩子,你卻每天都在做

這件事比霧霾更傷孩子,你卻每天都在做

假期跟妹妹小希聚了一下,她是母親好友的女兒,今年剛大學畢業(yè),進了當地的一個公司。問她適不適應新工作,有沒有什么不習慣的地方。

她馬上撅起嘴:“其他一切都挺好的,就是辦公室有兩個同事天天在聊家里那點兒事兒,神煩。”

跟小希說,你覺得煩可能是因為還沒結婚,同事之間聊這些還是挺正常的。

“還結婚?我可不想結婚了,那倆同事就是前車之鑒。姐,你看到之前特別火的那篇網文了嗎?就是我們公司那倆大姐日常抱怨的真實寫照。”

說著,她從手機里給我找到了一個文章的截圖,內容大致是一位已婚中年婦女的日常片段:

“想象一下:你伺候了一天客戶,把兒子接上車,途中在班級家長微信群里參與暑假補課討論,回家打發(fā)兒子去洗澡,開洗衣機洗他一天的臟衣爛襪,進廚房做菜,油煙機太久沒洗都滴油了,周末得叫人來洗,老公回來,臭襪子脫了再踩木地板!兒子洗完澡就開始看動畫,逼他去背半小時單詞,飯菜上桌,兩個男的連碗都不拿就在桌前等著,老公吃到一半說婆婆要來住一個月,吃完沒人洗碗,老公去看球了,兒子在作業(yè)本底下藏著漫畫,抽出來撕了,逼老公去洗澡……”

看完之后,不禁唏噓。身邊有幾個人總用這樣的語氣描述每日的生活,難怪小丫頭不想結婚了。

過度抱怨

不該成為你的日常

其實抱怨是咱們絕大多數人都會經常去做的事情。

霧霾肆虐,房價虛高,網絡媒體上源源不斷的各種負面新聞,家中日常的雞毛蒜皮……每件事似乎都有足夠的理由抱怨。

當抱怨過后,我們也許會得到同情和安慰,讓心情舒緩。也許會引發(fā)他人共鳴,讓我們自己得到認同;也許會通過這樣做,把積郁在心里的負面情緒傾倒出去,感覺輕松不少。

可是抱怨這種事情,跟運動和看書的道理類似,都是日久見影響。

鍛煉跟不鍛煉的人,閱讀的人跟不閱讀的人,在幾天之內沒什么區(qū)別。隔著一兩個月看,似乎也差異不大。但是五年十年后你再看,絕對差異明顯。

所以最可怕的不是“抱怨”,而是讓抱怨成為自己的日常,讓抱怨像霧霾一樣,籠罩自己的生活。

過度抱怨

最傷的人是自己

它會貶損你的形象,破壞你的人際。

常上微博的朋友,應該會發(fā)現隔段時間,汪峰的前妻葛薈婕和黃奕的前夫黃毅清就會登上熱搜榜。原因無他,基本就是又發(fā)文攻擊了各自前夫和前妻。

最初輿論對二人是抱有同情的,支持二者的也不占少數。

隨著兩人“無休止攻擊”模式的開啟,輿論變成了“什么樣的鍋,配什么樣的蓋”,雙方應該都有問題。

而如今,網友們幾乎對兩人已經厭倦,都在質疑他們?yōu)楹慰诳诼暵暈楹⒆涌紤],卻在不停的撕破雙方的臉皮,讓孩子陷入難堪。也懶得再看他們的發(fā)聲。

活脫脫現實版祥林嫂的故事。

婚姻中的是非對錯,外人一般難以知曉。適當的抱怨是會贏得輿論,但過度的抱怨,非但于事無補,反而會把自身變成一個“怨婦”的形象。

而誰又會信任一個滿滿負能量的人,給予他難得的機會和百分百的認同呢?

過度抱怨

會傷害你的家庭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標題叫《多少夫妻,耗盡一生做了彼此的差評師!》。里面有兩個隱去了名字的例子,但是卻好像十分普遍,在我們每個人身邊都發(fā)生過。

比如一位女士廚藝了得,聚餐的人都由衷贊嘆,她的丈夫卻從來沒有夸獎過。并在發(fā)現兒子褲子上染上了一塊兒顏料后,當著眾人的面指責妻子“怎么當媽的”。

女士把房間整理得井井有條,飯菜做得營養(yǎng)可口。但就因為孩子不小心把褲子弄臟一點,這一切在丈夫眼中就一筆勾銷,成了他口中不負責任的媽媽。

還有一位男士謙和有禮,但太太會一直找毛病攻擊他。比如他開個車,妻子會一直抱怨:

“哎呀,剛才明明該下高架的,你沒長眼睛??!”“那里是單行道哎,你還準備拐進去?”“那個傻帽居然沖我們死按喇叭,趕緊超過他??!”“你是我見過的開車最慫的人!”……

生活中這樣的人并不少??梢韵胍姡L此以往,夫妻雙方的感情會變得多么寡淡。本應彼此欣賞彼此扶持的兩個人,漸漸變成了彼此嫌棄,彼此心寒的“冤家”。

而孩子生活在這種家庭氛圍中,他是無法學會心懷感恩的。他從父母那里,學到的只有挑剔指責,尖酸刻薄。

實際上,正是抱怨毀了幸福的婚姻和原本應該善良懂事的孩子。

過度抱怨

會引發(fā)更差的結果

心理學上有一個很出名的論斷,被稱之為“費斯汀格法則”:

生活中的10%是由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fā)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也就是說,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們無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卻是我們能掌控的。

論斷的提出者費斯汀格舉了一個例子。大致是:

丈夫把高檔手表放在洗漱臺后去洗澡。妻子擔心手表被淋濕,就拿去放在桌子上。隨后兒子拿面包時把手表碰到地上摔壞了。

丈夫氣得責罵了妻子,雙方開始爭吵。

又因為吵架,導致丈夫出門忘帶公文包,妻子慌張幫助丈夫送東西卻撞到了水果攤,兒子參加比賽本有機會奪冠,卻因為心情不佳,首輪被淘汰等等一系列惡果。

引發(fā)一切的,不過就是一塊兒手表。它不過占整個事件的10%,后面的才是90%。

如果最初丈夫能夠理解妻子的好意,能夠原諒兒子的過失。或者妻子能夠理解丈夫因為手表打碎而產生的沖動煩躁,多一點點寬容。事情的結果就會發(fā)生改變。

這有點像我們文化中所說的所謂造業(yè)之因。心懷善念,彼此理解、感恩,多數事情都能大事化小,和諧處置。滿腹牢騷,惡語傷人,多數時候會小事化大,兩敗俱傷。

過度抱怨

對解決問題并沒有太大幫助

很多人說“與其抱怨,不如改變”這種話是毒雞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可是不可否認,行動的力量確實遠大于坐以待斃,喋喋不休。

我的一位同事小常就有類似的經歷。

她家中有個小她很多的妹妹,今年12歲。小常媽媽因為一些原因,生下妹妹就離開家,爸爸工作又很忙,同事這個妹妹,基本是由同事一手帶大的。

我們曾好奇的問,妹妹出生時,你自己不過就是十二三的小孩子,怎么能帶好另一個小嬰兒呢?

同事說其實自己最初也很累,在妹妹搗亂的時候,也會對妹妹大吼大叫,天天抱怨,覺得特別委屈,甚至無數次都下決心自己以后一定不要孩子了。

可是后來妹妹漸漸能說話,能走了,她就發(fā)現了一個帶孩子的絕招:“向孩子尋求幫助”。

同事說她有一次實在累了,就躺在沙發(fā)上,為了讓妹妹安靜一點,就跟4歲不到的妹妹說:“你看姐姐累一天了,你幫姐姐捶捶背好不好?”

她妹妹就特別有積極性的給她捶背,小手沒什么勁,但是非常努力在做。

再后來同事就開始有意識的跟妹妹求助,“姐姐要做飯,你幫姐姐把菜摘一下好不好”,“姐姐一個人洗不了這么多衣服,你幫姐姐洗幾件唄”……

同事說后來妹妹就特別好帶了,妹妹把自己當成大人,特別樂于助人,而且為自己從小到大幫助了很多人而倍感驕傲。

我曾見過一些父母,也是因為孩子什么家務都不會做而煩惱不已。

但是當建議教給孩子一些家務技能,制定一些獎懲措施的時候,父母們又會為孩子開脫:他們學習太忙了,他們越幫越忙,算了算了。而后不久又開始抱怨,周而復始。

養(yǎng)育一個幸福的孩子,首先就是父母要成為幸福的養(yǎng)育者。

當你抱怨的時候,你就已經知道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自己在面對一個挑戰(zhàn)和困難。

這個時候,最好的方式就是著手去做一些改變。哪怕看起來很微小或者很徒勞,但是也遠勝過把自己置身于毫無還手之力的狀態(tài)。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而熱愛生活的第一步,就是心懷陽光,減少抱怨。

本文由網絡整理 ?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寶寶不愛說話怎么回事
下一篇
常說這些話,最容易滋養(yǎng)出高情商孩子
發(fā)表評論
驗證碼
選擇表情
頁面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