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梔子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癥
主治: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外用消腫止痛。用于熱病心煩,濕熱黃疸,淋證澀痛,血熱吐衄,目赤腫痛,火毒瘡瘍;外治扭挫傷痛。
用于熱病煩悶。本品苦寒清降,清瀉叁焦火邪,有清心除煩之效。用于溫?zé)岵。盁峥托?,心煩郁悶,躁擾不寧等癥。每與淡豆豉合用,以宣泄邪熱,解郁除煩,如梔子豉湯。若火毒熾盛,高熱煩躁,神昏譫語(yǔ),叁焦俱熱者,又常與黃芩、黃連、黃柏同用,以直折火勢(shì),如黃連解毒湯。
用于濕熱黃疸。本品能清利肝膽濕熱而煺黃疸。用于肝膽濕熱郁結(jié)所致黃疸、發(fā)熱、小便短赤等癥。常與茵陳、大黃合用,如茵陳蒿湯。
用于血熱吐衄。本品又有清熱涼血解毒之效。用于血熱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等癥,常與白茅根、生地黃、黃芩等同用。
用于瘡瘍腫毒,跌打損傷。涼血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又用于熱毒瘡瘍,紅腫熱痛,多配銀花、連翹、蒲公英等藥。
2.山梔子的藥理作用
含異梔子苷、去羥梔子苷、梔子酮苷、山梔子苷、京尼平苷酸及黃酮類梔子素、三萜類化合物藏紅花素和藏紅花酸、熊果酸等?,F(xiàn)代藥理研究,對(duì)結(jié)扎總膽管動(dòng)物的GOT升高有明顯的降低作用,還有利膽作用,使膽汁分泌量增加,有利胰及降胰酶作用、降壓作用、鎮(zhèn)靜作用、抑菌作用。
1.梔子對(duì)消化系統(tǒng)的影響。(1)保肝作用。(2)利膽作用。(3)對(duì)胃液分泌和胃腸蠕動(dòng)有影響。
2.梔子對(duì)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抑制作用。
3.梔子對(duì)心血管系統(tǒng)有作用。有降低血壓、降低心肌收縮力、減慢心率、擴(kuò)張血管的作用。
4.梔子有抗炎作用,并對(duì)軟組織損傷有一定治療作用。
5.梔子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6.梔子有凝血作用。其炒焦品、烘品水煎液可明顯縮短小鼠凝血時(shí)間。
7.梔子有致瀉作用。
3.山梔子梔子用藥禁忌
脾虛便溏者忌服。吐血者忌服。
①超量使用可致頭昏、心悸、腹痛、惡心、嘔吐、小便量多,全身乏力、出冷汗、頭暈?zāi)垦2荒苷玖?,繼則昏迷。
②脾胃虛寒或便溏食少者忌用。病邪在表及虛火上升所致的咽痛、頭痛者忌用。孕婦慎用。
4.山梔子食用方法
瀉火清肝,涼血降壓——扼子茶
綠茶、梔子各30克。加水適量(800~1000毫升),煎濃汁1碗(400~500毫升)。每日1劑,分上、下午2次溫服。適用于高血壓頭痛、頭暈等。
清熱解煩,止吐——梔子豉湯
豆豉10克,梔子10克。鍋內(nèi)加水750毫升,先煮梔子,得500毫升藥液,再入豆豉,煮取300毫升,去渣,備用。本品可止吐,對(duì)食道炎、胃炎有一定的效果。一日兩次,每次一劑,先溫服一次,待吐止后再服。
清熱瀉脾,除煩潤(rùn)燥——燈心草梔子粥
粳米30克,燈心草6克,梔子3克,熟石青粉(食用)10克。先煎煮石青、山梔子、燈心草,久煎取汁去渣,加入粳米共煮成粥。
舒肝理氣,清熱瀉火——香附梔子粥
香附6克,梔子10克,粳米100克。先把香附、梔子加水煎煮,去渣取汁,用藥汁與粳米一起煮粥。
清熱涼血,除煩止渴——梔子仁枸杞粥
梔子仁10克,鮮藕6克,白茅根30克,枸杞子40克,粳米130克。將梔子仁、藕節(jié)、白茅根、枸杞子裝入紗布袋內(nèi)扎緊,加水煮煎藥汁。粳米下鍋,下入藥汁、清水,燒沸,小火煮爛成稀粥,可加蜂蜜適量調(diào)味即可。
清熱瀉火——梔子仁粥
粳米100克,梔子仁5克。將梔子仁碾成細(xì)末,用粳米煮稀粥,待粥將成時(shí),調(diào)入梔子仁末稍煮即成。本品不宜久服多食。平素大便泄瀉者忌用。
梔子仁粥
材料:梔子仁3g,大米50g,白糖適量。
做法:同煮為粥熟,加白糖調(diào)味即可。每日1劑,連服3~5天。
功效: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的功效。
適應(yīng)證:可用于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體炎、疔瘡癰毒、肺熱咳血、尿路感染、傳染性肝炎、膽囊炎等病癥。
發(fā)表評(píng)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