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社會,為了能夠保證皇權平穩(wěn)交接,同時保證大權集中,大多數帝王往往會采用嫡長子繼承制。有了這一套制度,皇子們可以減少為爭搶皇位而產生的勾心斗角,大臣們也不用急著站隊,只要其他皇子不去貪圖皇位,那么最后大概率能夠善始善終,做個富貴閑人。
但清朝的嫡長子繼承制有些奇葩,不要求一定得是皇后之子,妃嬪之子同樣可以繼承大統(tǒng),之后再將皇帝的生母追封為皇后,這個皇帝就成了名正言順的''嫡子''。規(guī)矩一亂必生動蕩,放眼整個封建王權社會都難以找到能夠與之相比的兄弟鬩墻的九龍奪嫡,就是最直觀的體現(xiàn)。
不過也有例外的,以康熙的小兒子胤袐為例,他就因為年紀太小而沒有參與到九龍奪嫡的斗爭當中,反而獲得了三朝皇帝的寵愛,幼時被康熙百般呵護,雍正繼位之后又把他當兒子一樣寵著,乾隆后來也對這個叔叔十分和善,簡直當弟弟在養(yǎng)。
康熙是是中國古代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之一,63歲的時候意外讓穆嬪陳氏懷上了小皇子胤袐。俗話說皇帝愛長子,百姓愛幺兒,其實皇帝也喜歡自己的小幺兒,晚年添新丁,康熙對這個孩子自然是無比疼愛。
胤袐年紀實在是太小,1716年才出生,是康熙24個孩子中最小的那位,所以當前面幾個哥哥們?yōu)榱嘶饰淮虻妙^破血流時,他還在皇宮后花園里面玩泥巴,壓根不會對其他哥哥造成威脅。同時由于康熙也不可能拿他當繼承人,所以帝王心術之類的教育也與他無關。
不用參與政治斗爭,也不用從小埋頭苦讀,又是備受寵愛的皇子皇孫,胤袐的童年快樂極了,基本都是在玩耍中度過。
胤袐七歲那年,四皇子胤禛成功奪下皇位,成了我們熟悉的雍正帝。之前奪嫡之時幾個皇子在一起狗腦子都給打出來了,雍正一朝稱帝,自然不會放過那些爭得你死我活的兄弟,''八爺黨''之首的八阿哥不僅被圈禁,還被改姓為''阿其那'',其實就是''豬''的意思,八福晉更是被挫骨揚灰。
為首的八阿哥這么慘,其他的自然也沒啥好下場,搶皇位時威脅比較小的就貶低、流放,威脅大的就軟禁起來,安排他們去守一輩子皇陵。不過對于那些遠離糾紛的兄弟,雍正并沒有為難他們,該重用就重用,比如說十三阿哥胤祥,雖然中間也有遭到貶謫,但總體上來說體驗感還是可以的。
至于作為孩子的胤袐,大概是被太多兄弟傷了心,雍正自己也不好受,干脆把這個毫無威脅的弟弟接進了皇宮,像照顧親兒子一樣對待自己的兄弟。從名義上來看,胤袐是自己的弟弟,但論年紀的話,胤袐比雍正要小接近四十歲,在封建社會這樣的年齡差讓雍正甚至有做胤袐爺爺的資格。
胤袐17歲那年被胤禛封為了和碩諴親王,可以說胤袐從小到大從來就沒有為物質生活發(fā)過愁,是個標準的富貴閑人。雍正在位時間不長,只有短短的十三年。他死后,兒子弘歷登基,改年號為乾隆。有意思的是,作為雍正第四子的乾隆年紀比胤袐這個小叔叔還要大五歲。
乾隆同樣對這個小叔叔十分照顧,剛剛登上帝位就安排了當朝兩位頗有學識的翰林大學士做胤袐的老師,并叮囑老師一定要對叔叔的學業(yè)嚴加指導。胤袐估計人都傻了,當爹的沒有管教自己,當哥哥的沒有管教自己,結果被侄子管教了。
不僅狠抓小叔叔的教育問題,乾隆對他還是頗為看重,安排他擔任鑲白旗蒙古都統(tǒng)。這個職位實權很大,手里有兵,并且待遇相當不錯。當然乾隆也不是無條件的對這個叔叔好,胤袐犯了錯,乾隆一樣會敲打提醒他。
有一次胤袐和乾隆同桌吃飯,乾隆還沒吃完他就先放下了筷子。這在我們百姓家看來是很尋常的事情,但在皇家卻是對皇帝的大不敬。胤袐當場就挨了頓訓,被喝責不守皇家規(guī)矩。不過罵歸罵,回頭也并沒有對胤袐施加實質性的懲罰。
胤袐一生風平浪靜,不參與權力斗爭,不覬覦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最終落得善終,可謂是滿清最幸福的皇子。有趣的是,他雖然年紀小,但卻沒能活過自己的侄子乾隆。乾隆38年就自然去世,享年58歲。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