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很喜歡寫明信片的,特別是我離家出差到外地,總是要給夫人和孩子們寫上一張,告訴他們我到了哪里,本地有啥好玩的好看的,告訴他們我很想念他們。這就是愛的教育,也是表達的教育。
可是更多的人是不是好久好久沒有寫信了?
有這樣幾本繪本是以信來推動故事的,很感人,很精彩,也讓我們懷念起信的味道。
《園丁》《小蠟筆大罷工》《盧森堡公園》《凱琪的包裹》是其中特別精彩的幾部,而且各具特點。
在《盧森堡公園》中,安德烈·德昂用了一封信來講故事
書中,調(diào)皮的小豬查爾斯寫信告訴爸爸媽媽他和兩位表哥在盧森堡公園一起玩的狀況,把自己說得非常老實聽話,沒淘氣沒作亂??墒牵聦嵣?,信里的乖寶寶在公園里鬧翻了天……這種通過信件的方式,讓文字與圖畫(現(xiàn)實)脫離,真正體現(xiàn)了圖文變奏的特色和功底。再加上我喜愛的法國大使安德烈·德昂的慧心巧思,把平凡的題材發(fā)揮得別出心裁,一個個荒誕的畫面、一個個離譜的故事,躍然紙上,營造出輕松歡愉的氣氛,讓同樣內(nèi)心澎湃的孩子們讀來倍感親切!
而《園丁》則以一封封信件來完成對故事的建構(gòu),在圖畫語言的輔助下,勾勒了莉迪亞和舅舅兩個非常有個性、形象豐滿的人物。故事發(fā)生在美國大蕭條時期,小主人公莉迪亞是一個堅強、友善的小姑娘,她的慷慨大度給周圍的人們帶來了陽光、愛和歡樂。
小姑娘莉迪亞帶著滿滿一手提箱的種子和信紙,來到蕭條落敗、灰暗的大城市,和性情乖僻、不茍言笑的舅舅生活在一起。她的到來給舅舅的面包店增添了一抹亮色;她種植的花草給顧客帶來了歡笑;她的天真樂觀帶給這個城市縷縷溫暖的陽光。但她偉大的計劃是營造一個秘密花園,讓舅舅也綻放一個大大的笑容。
小姑娘一點一點影響了整個鎮(zhèn)子,到處綻放了五顏六色的鮮花,在生活困苦的階段,扮靚了人們的生活,溫暖了人們的心靈。
在《小蠟筆大罷工》中,又是另一番形式,一盒蠟筆每一個都給小主人鄧肯寫了一封信,大多數(shù)都是抱怨……
《小蠟筆大罷工》講述了一天,一個小男孩兒想畫畫,打開蠟筆盒,卻發(fā)現(xiàn)了蠟筆們寫給他的信。它們要罷工,它們不畫畫了!因為紫色蠟筆由于自己總被畫在線條外面而很難過;灰色蠟筆覺得自己總是被用來涂大象、鯨魚這些“大家伙”,快累死了……他該怎么辦?《小蠟筆大罷工》作者德魯·戴沃特與創(chuàng)意大師奧利弗杰夫斯首次聯(lián)手,用看似稚拙的畫筆、幽默風趣的語言,帶給孩子一個會說話的蠟筆世界,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學會堅持個性、學會尊重和寬容,在不經(jīng)意中帶給孩子們無限驚喜。
除了信件外,要是還寄來很多的東西,是不是更加讓人驚奇呢?
《凱琪的包裹》就具有讓人驚奇的力量。故事源于作者母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的真實經(jīng)歷,作者巧妙地將其轉(zhuǎn)化為兩個小女孩兒在書信往返間建立友誼、分享快樂和互相幫助的故事。這樣的安排使身處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孩子,能夠輕易跨越時空的障礙,走進對方的生活,感受到友誼、希望和人性中最真切純凈的善良。
住在美國的羅西從美國寄出的包裹,對于住在荷蘭奧斯特小鎮(zhèn)的凱琪和她的鄰居們來說,對他們在生活必需品方面的迫切需求,有著莫大的幫助。由此,羅西的行動在自己所居住的美國小鎮(zhèn)也引起了一場溫馨的愛心傳遞活動。這兩個小女孩兒不是單純地站在“給予”與“接受”的兩端,而是共同經(jīng)歷了這一過程中的喜悅和滿足。凱琪將包裹里面的東西慷慨地和鎮(zhèn)上的居民分享,也在生活情況發(fā)生好轉(zhuǎn)之后回贈給凱琪一份意外的禮物——把美麗的郁金香帶給了整個梅菲爾德市。在整個過程中,她們因分享而得到了比物質(zhì)更多的東西,也因此搭起生命交流的橋梁,為彼此的生活增添了生氣和光彩,也豐富了她們自己的情感和人生經(jīng)驗。
在兩人中間傳情達意的除了包裹,當然也有信啦。兩個素未平生的異國女孩用自己的信溝通了兩個世界,傳遞了滿滿的關(guān)愛。
李一慢,兒童閱讀專家,新閱讀研究所研究員。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