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個主題是因為剛頒獎的“豐子愷圖畫書獎”的獲獎作品中有一本《門》,說的就是一個孩子和一個“怪叔叔”的“交斗”。
當代的鄰里關系,因為住宅硬件條件的變化,已經不復過往那樣熟悉、溫馨、信任的”遠親不如近鄰”的親密關系了,當然這樣的場景依舊存在,陌生、警惕、懷疑、冷漠的鄰里關系也都常見。樓上樓下,多年不識的情形太多太多了。
繪本里有沒有這樣不同的鄰里之道呢?
我們先看看最近獲得了“豐子愷圖畫書獎”的《門》里門外的故事:一位叔鄰居叔叔的外套被風吹到了樓下的窗臺上,他去按門鈴想把衣服弄回去??墒青従蛹抑挥幸晃缓⒆釉冢@種情況下,我們對孩子的安全教育就發(fā)揮作用了:不用讓陌生人進門!那怎么辦呢?
故事就是在這樣的情景設定下開展,因為有著類似的生活體驗,所以大人孩子讀起來感到親切。最后的結果頁挺有意思,孩子既沒有給生人開門,也算是幫助叔叔拿到了衣服。
故事有些兒老套,但用在圖畫書的領域能讓我們覺察到孩子的天生的善良。
其實,現(xiàn)在高樓大廈的樣式,和商品房的任意買賣,鄰里之間的陌生感增加很多。而孩子經常是擴展鄰里關系的最好潤滑。
尋求一個好鄰居自古有之,孟母三遷就是為了有孩子的好鄰居。在《瑪?shù)铝湛ā废盗袝?,那些鄰居們各個身懷絕技,而且精通兒童心理,對于瑪?shù)铝湛菞l看不見的狗贊賞有加。這樣溫馨而熱鬧的故事情節(jié),讓讀者閱讀的過程就享受著強烈的期待與節(jié)奏感;闔上書本后,心田還會盈滿感動呢!
有本被常用來當做死亡話題的經典繪本《獾的禮物》,實際上也是好鄰居的好形象,而且用生命消亡而價值仍在的方式:故事中即使老獾的生命消逝了,他所教給大家的種種技巧、生活技能,繼續(xù)在他的鄰居動物們的身上延展下去,成為鄰居間互相幫助的動力。
有本我非常喜歡給人以峰回路轉的繪本《狼大叔的紅燜雞》,先是以惡鄰居面貌出現(xiàn)的狼大叔,為了吃上更美味的雞肉從而“援助”了小雞們,最后成了和雞們的好鄰居。這個故事特別吸引孩子們,不僅是有趣的情節(jié)設計,畫面語言也很風趣幽默,孩子們都能讀出來。
從門里的作為陌生人的叔叔,到瑪?shù)铝湛ɡ锔鞣N包容理解的好鄰居,擬人化的動物鄰居們從授人以漁的老獾,到提供食物的老狼,展現(xiàn)了不同的“好鄰居”,讓孩子在閱讀后,對如何與鄰居互動,會有自己的認知和體會。
當然,真實生活中,并不是每個鄰居都像前面四本書中的鄰居那樣讓人放心,有的甚至會帶來麻煩呢!
狼估計是小豬的永遠的壞鄰居,這不即使是到鄰居家去借點東西,順便把三只小豬給吃了,而且還委屈的很呢--《三只小豬的真實故事》。
在《這片草地真美麗中》,汀汀先生和她的鄰居們對于環(huán)境毫無主見,
雖然這些故事情節(jié)的剛開始,都展現(xiàn)出了壞鄰居的特質,但透過主人翁的善巧智慧,化危機為轉機,終于在故事后頭提供溫馨的結束~這通常也是兒童文學工作者共同的特質~提供給孩子一個可以期望的未來。
之三:另類鄰居
除了好鄰居和壞鄰居兩種截然不同的分野之外,也有些以鄰居的關系為主,卻并不是在這兩著議題之中的圖畫書也頗值得分享:
隨著社會的變遷,小區(qū)逐漸擴大,鄰居間的生活習性與方式,變得相當復雜。臺英的〈晚安,貓頭鷹〉,就生動的敘述習性迥異的動物們,在彼此不斷的被干擾下,是如何生活在相同的空間里;重頭到尾沒有誰是誰非,因為不同的動物本來就有不同的生活方式;白天想睡覺的貓頭鷹,忍受著白天的吵雜聲音,晚上想睡覺的小動物們,也是忍受著夜行動物的叫聲,這就是真實的生活,彼此包容,彼此退讓,共享資源!
臺英和小魯一前一后各自出版了〈魯拉魯先生的庭院〉,本書以簡單的構圖、故事,告訴孩子:獨享庭院不如打開大門,邀請大家一起共享庭院里的快樂,也就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道理。
〈我們的樹〉則更延伸了共享與不據(jù)為己有的觀念,將耶誕夜的場景拉到森林里一棵美麗的樹下,更把“敦親睦鄰”的狹隘觀點擴展到大自然的小動物們。更令人開始對砍圣誕樹過節(jié)的習俗,產生另一種思維方式。
對于孩子來說,每次搬家都會跟熟悉的地方和好朋友們再見了,會傷心一段時間,但是同時也會有機會結識新的朋友,這其中,鄰居估計是最快結識的。
保冬妮的《再見》說的是一個小男孩在鄰居好朋友搬走后,“苦苦尋覓”的故事,感覺就是在說孩子們分手后那幾天的感受。一般來說,過不了多久,孩子們有了新的玩伴這種分別的痛苦逐漸消失。
《湯姆搬家了》也是如此,他們要搬家了,鄰居們都來送行,到了新家,“你好,我是嘉碧。這是艾瑪,我的妹妹。我們是你的新鄰居?!毙锣従舆@樣打招呼。
鄰居就在我們周圍,他可以是陌生人,可以是我們的朋友,可以是我的借鏡,也可以是我們共同合作,完成某種理想的伙伴,端視我們怎么看待、怎么互動。而不同的有關鄰居的圖畫書,也正讓孩子們透過閱讀,觀照到鄰居的各個面向和不同的功能呢!
喜愛群居生活的人類,“鄰居”對一個人的影響,應是重要而深遠的;尤其對于兒童,更是明顯。
李一慢,兒童閱讀專家,新閱讀研究所研究員。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