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第35回:仙風道骨的水鏡先生列舉天下謀士排行榜時,曾言: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由此可見,臥龍和鳳雛能力相當,不分伯仲。
然而對于三國故事,后世的流傳,臥龍諸葛亮的名氣遠遠大于鳳雛龐統(tǒng)。如果給他二人投票選舉,我估計諸葛亮的票數(shù)至少占八成以上。二人的懸殊,似乎不可同日而語。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呢?下面我們結(jié)合小說、影視劇及史料,淺談個人愚見(主體是以小說、影視劇為主)。
才華對比
諸葛亮:未出茅廬便定三分天下,提出聯(lián)吳抗曹的大政,并建議取荊州為立身之本。后世傳頌的典故也甚多:如草船借箭、舌戰(zhàn)群儒、三氣周瑜、七擒七縱等等。當然,有一部分典故是小說里杜撰的,這是羅貫中給諸葛亮神化的最大光環(huán)。
龐統(tǒng):赤壁之戰(zhàn)中巧獻連環(huán)計,成就了亮瑜火燒曹船的經(jīng)典一戰(zhàn)。耒陽縣理政,半日時間便把百日公事辦完。還有議取西蜀、上中下三計等等,只可惜英年早逝,36歲便殞命落鳳坡。(原著里是因貪功冒進而死,新三國影視劇是為劉備師出有名,故意赴死)
從以上典故來看,龐統(tǒng)的能力才華并不輸于諸葛亮,只是龐統(tǒng)短命壯志未酬。而諸葛亮可以說是功成名就,流傳于后世的故事,自然也就比龐統(tǒng)多得多,這是諸葛亮名氣遠遠超過龐統(tǒng)的主要因素。
顏值對比
諸葛亮:小說里是這么說的:“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厲害了,神仙二字的含義不用我說了吧。對于這樣的形象,不說有多帥,至少氣宇不凡。當然,影視劇里的諸葛亮扮演者,也都是顏值氣質(zhì)兼有者:老版唐國強及新版陸毅。
龐統(tǒng):小說原文“權(quán)見其人濃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終不見用”,是說孫權(quán)對龐統(tǒng)的外貌很不滿意。后來龐統(tǒng)投靠劉備:“玄德見統(tǒng)貌陋,且長揖不拜,心中亦不悅”。很明顯龐統(tǒng)的顏值太低了,影視劇里也完美還原了這個原型。
這顏值確實不咋地,相比諸葛亮的羽扇綸巾形象,差得不是一星半點。人們總喜歡美好的東西,自然在后世的流傳中,諸葛亮完勝龐統(tǒng),這是諸葛亮名氣遠大于龐統(tǒng)的第二大因素。
綜合對比
(1)宣傳力度。
記得上學時的語文課本上,就有諸葛亮的《出師表》《后出師表》等,如此的大力宣傳,諸葛亮不火都不行,這一點是鳳雛龐統(tǒng)無法比的。
(龐統(tǒng):孔明吶,你這是炒作?。?/p>
(2)出場順序。
小說中,諸葛亮和龐統(tǒng)都是在第35回的話語中首次出現(xiàn),但龐統(tǒng)直到第47回赤壁之戰(zhàn)后才真正出現(xiàn),而此時的軍師諸葛亮,早已受盡恩寵,風光無限,穩(wěn)坐第一謀士的交椅。
(諸葛亮:士元吶,你來晚了?。?/p>
(3)性格使然。
諸葛亮心胸寬廣,謙遜有禮。而龐統(tǒng),恃才傲物,過于自負。既沒有鞠躬盡瘁的豪言,也沒有多少儒學稱頌的美德,官方不支持,民間不點贊,地位日益失落在所難免。
(諸葛亮:士元吶,我給你點個贊!“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所學,勝亮十倍”)
真實的歷史上,諸葛亮和龐統(tǒng)的才華屬同一層次,沒有高下之分。只是龐統(tǒng)英年早逝,未能取得多少功績,對后世的影響甚微。而諸葛亮,先輔劉備后輔劉禪,穩(wěn)坐14年丞相之位,對蜀國做出了極大貢獻,后世影響較深。
且在小說及影視劇的藝術(shù)加工下,諸葛亮的形象被神化,套上了絢麗的光環(huán)。由一個隱士,漸而成為奇人神人。正如魯迅評價的那樣: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相反,與諸葛亮的神話相比,龐統(tǒng)就落分不少。恃才傲物的驕狂,乖張任性的行事,還有追逐功利的急切,似乎作為了襯托諸葛亮天人形象的踏腳石。
發(fā)表評論